《龍嶺迷窟》完美收官:向死而生的鷓鴣哨,配得上“驚艷”二字
最近最火的一部電視劇,要數盜墓劇《龍嶺迷窟》了。說到盜墓,必然談到“摸金校尉”。“摸金校尉,合則生,分則死”,摸金三人團則分別由潘粵明,姜超和張雨綺出演。
電視劇共18集,豆瓣評分8.3,如今完美收官。與上一部“鬼吹燈”系列電視劇《怒晴湘西》相比,這部劇的時代背景是在80年代,主角也由《怒晴湘西》中祖師爺輩的陳玉樓和鷓鴣哨,轉到了孫子輩胡八一和sherry楊。
但當電視劇推進到回憶雮塵珠的歷史時,鷓鴣哨再次出場。他的這次出場,用網友的話說,就是“驚鴻一瞥再難相忘”。
鷓鴣哨的出場,帥出天際。
為了拜了塵為師,需先立投名狀。鷓鴣哨孤身一人入一凶穴,取南宋女屍殮服。
入墓、點燈、開館、取衣......整個過程一氣呵成,殺伐果決。雖危機四起,但鷓鴣哨總能在電光火石之間化死亡絕境於無形。電視外的我們看的膽戰心驚,他卻處變不驚、臨危不懼,一身絕技使地行文流水。
鷓鴣哨一身功夫精益絕倫,能觀泥認草,學百獸百鳥叫。但是如此奇人,身世卻很是悲情。
扎格拉瑪族一族身受鬼洞詛咒已數千年,族人活不過四十。要想解除詛咒,必須找到雮塵珠。鷓鴣哨作為最後的搬山道人,身負搬山一脈的家族使命,為此尋遍古墓,奔走半生,但卻一無所獲。最後師弟師妹慘死,師父也因他而亡,落得個孤家寡人。
史鐵生的《《病隙碎筆》:我經由光陰,經由山水,經由鄉村和城市,同樣我也經由別人,經由一切他者以及由之引生的思緒和夢想而走成了我。
那路途中的一切,有些與我擦肩而過從此天各一方,有些便永久駐進我的心魂,雕琢我,塑造我,錘鍊我,融入我而成為我。
身懷一身絕技,本可以縱情武林,快活人生,但他卻背負了族人的命運,一生只為尋墓求丹藥,且活不過四十。這種強烈的反差和衝突,給鷓鴣哨這個角色暈染了悲壯色彩。
他的故事,讓我不禁疑惑:明知自己活不過四十歲,依然不忘使命,奮力前行,這一生值得嗎?
這我想到了知乎上的一個問題。今年1月份,科比私人飛機失事,不幸遇難,曾有人在網上問相同的問題:
如果科比知道自己的結局,還會那么努力嗎?
我想答案是:會。因為
科比和鷓鴣哨都是向死而生的人。
“向死而生”是由德國哲學家馬丁·海德格爾在他的著作《存在與時間》中提出來的。
海德格爾認為,我們從出生開始,便向著死亡而去。死是一種過程。從出生開始到死去的中間過程,就叫做死。人所經歷的每一天、每一分鐘、每一秒鐘,都是一個走向死的過程。
因為是向死而生,所以在意的是走向死亡的過程,而不是最後死亡的結局。
對於向死而生的人,知道了死亡時間,從來就不會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。
顧城說:你不願意種花。你說,我不願看見它,一點點凋落。是的,為了避免結束,你避免了一切開始。但是沒有開始,哪來的結束。
正如史鐵生在《病隙碎筆》中所表達的,我們走過的路,遇到的人,歷過的事,造就了今天的我。如果害怕結束,便不願開始,那今天的我又該在何處?
最近在看一本書, 巴西作家保羅·柯艾略的《牧羊少年奇幻之旅》,裡面有一段話我很喜歡
:
在這個星球上,存在一個偉大的真理,不論你是誰,不論你做什麼,當你渴望得到某種東西時,最終一定能夠得到,因為這願望來自宇宙的靈魂。那就是你在世間的使命。
使命感,來自於我們內心深處的呼喚,是生命的驅動力和存在感。當我們找到了生命的使命感時,我們就找到了生命的內在動力。
鷓鴣哨,他的使命就是找到雮塵珠,解除族人千百年的詛咒。
這個使命讓他有了堅定的內心,而這個堅定的內人又能讓他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。同時又給了他無窮的力量,故而在一次次希望落空時,又能一次次重燃希望。
當我感動於鷓鴣哨的悲壯時,又不免羨慕他的一生。
現實生活中,多少人渾渾噩噩一生,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,隨波逐流、人云亦云。能堅定的選擇一條道路走到黑,是何等的幸運。
約翰·甘迺迪參觀NASA航空中心,看到一個清潔工拿著掃把,他走過去問清潔工在做什麼。清潔工回答道:“總統先生,我在為送人類上月球儘自己的力量。”
當我們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賦予了使命感時,我們就會感到生命的充實感和飽滿感。
每一個偉大的公司,一定是具有使命感的公司。
扎克伯格在2017年的哈佛畢業演講中說,“使命感成就facebook”。賈伯斯在邀請百事可樂的總裁約翰·斯卡利加入蘋果時,問他:“你是想賣一輩子糖水,還是想改變世界?“就是這一問,打動了約翰·斯卡利。賈伯斯之所以能問出這個問題,是因為他賦予了蘋果公司極高的使命與意義。
摩西奶奶說:“生命是有意義的,因為夢想而支撐的生命更加值得我們熱愛。”
《龍嶺迷窟》最後一集,躲過了重重機關,多次死裡逃生的李春來死了。他死在了自己的貪慾下。
找到了龍骨天書後,李春來想把它據為已有。在拿著龍骨天書逃跑時,他還貪戀裝龍骨天書的盒子,故而抱著盒子一起跑了。但是萬萬沒想到,龍骨天書上被塗了秘料,這種秘料的氣味能趕走蜘蛛,而盒子剛好能隔絕這種氣味,最終李春來死在蜘蛛的攻擊下。
李春來一生所求,就是娶個婆姨,生個娃娃。他沒有什麼精神追求,更別說找到活著的價值了。沒有夢想的李春來一生蠅營狗苟,最終為財而死。
但是鷓鴣哨剛好完成相反,他有著自己的使命,找到了自己活著的價值,能不為錢財所動心,始終遵守“搬山一派,只求丹藥,不求金銀珠寶”的承諾。
現在社會生活節奏快,充斥著各種光怪陸離的誘惑,這使得我們很容易就忘了初心,迷失了自己。
我們時常感到迷茫、焦慮和空虛,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到自己的夢想,不知道自己活著的價值所在,從而也不知道自己該去向何方。
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十年可活,但鷓鴣哨因為找到了活著的價值,這四十年走的堅定而又從容。
奧地利心理學家弗蘭克爾,又被人們稱為誕生於集中營的心理學家,他在二戰時被關在了集中營,並且目睹了自己親人的死亡和大量的人被殘害。但是他依靠心靈的力量,戰勝了這些噩夢一般的經歷,並且開創了“意義療法”。
他在《活出生命的意義》一書中,說到:人們活著是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,這也是人們一生中被賦予的最艱巨的使命。
只有找到活著的價值,生命的意義,才不會迷失在重重迷霧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