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再吐槽拖沓了,《清平樂》的趣味性,你得自己找
古裝歷史劇,早期的正劇不提,其他的架空劇,古偶劇中,從《琅琊榜》後 ,似乎也越來越多的人扎堆模仿,很多劇從“服化道”入手,往往東施效顰,殊不知,正午陽光的“服化道”早已經不是它最直白的賣點。
再從“服化道”去看,顯然狹隘了,正午陽光的劇,
在選材上,一貫擅長“以小見大”的格局去著手講述故事,故事情節,才是如今正午陽光征服觀眾的王道。
《清平樂》本就區別於以往的所有劇集,它沒有那么多的兒女情長,更沒有那么多的權謀和後宮爭鬥,從一開始,官方就說明了,這是講述宋仁宗趙禎的一生,也就是說,
這是一部個人“傳記片”
。《清平樂》雖是改編劇,但卻將原本的主線換成了劇中的副線,
將主角的個人經歷著眼於他的生平事跡,家長里短,以時間和空間交錯的方式娓娓道來。
這樣一個人物傳記,竟會有人吐槽劇情拖沓,台詞晦澀難懂,毫無趣味性?
所有的電視劇,大多在塑造主角之間的愛情,親情,友情,總是將他們塑造成對愛堅貞不渝,對親人敬孝至極,對朋友,大度善良的形象。
《清平樂》顯然走的不是這種路線,相反,宋仁宗的一生,面對的親情,愛情,乃至友情,都沒有遵循這樣的路走,反而極其尊重事實,從事實出發。
他的後宮女人,頂多是他生平傳記中的部分軌跡,而他的感情線,還得從愛情,親情,友情等方面去說,尤其是他在對待生母養母,對待苗娘子的那種陪伴性的親情以及對待愛女趙薇柔的情感。這裡著重說說他的愛情婚姻線。
《清平樂》開播的時候,有網友吐槽節奏太慢,太拖沓,甚至說這是張開宙電視劇的通病,其實不然。
看起來略顯慢是事實,但拖沓,勢必相對於劇情而言,於劇情來說,
宋仁宗的少年時期,是對他個人一生影響最深重的一段,著重筆墨進行描寫,也是對後續情節的鋪墊。
將感情線單拎出來講:
宋仁宗的一生,有無數女人,但郭皇后因為是劉太后所選,又不堪中宮之責被強行下線,宋仁宗跟劉太后矛盾重重,居中調和的苗娘子,快速上線,補全了宋仁宗少年時代和“苗娘子”青梅竹馬這一塊的缺失,而後續宋仁宗最疼的女兒趙薇柔,也是苗娘子所生,也佐證了宋仁宗對苗娘子的情感特殊。
緊接著,遠在他鄉的少年曹皇后,也冒名入學,學的男兒治國救世之心和君子的持重坦然,又有她和前一段婚姻的鋪墊,這才有了大臣全票通過選擇曹皇后的畫面。
上一集郭皇后被廢,下一集就完成了宋仁宗和白月光陳熙春的短暫糾纏,但此時的宋仁宗,仍舊是不愛的,他只是羨慕陳熙春的自由自在。
很快,曹皇后入宮,宋仁宗跟曹皇后之間,夫妻情分依然不多,更多的更像是君臣關係,即便後續張貴妃上線,可以肯定,這部劇所塑造的宋仁宗,都不會是一個會愛人的男人。
有很多網友說,宋仁宗見一個愛一個,渣男無疑了。
但事實上,是這樣嗎?
從他的每一個女人看,其實都是他心境的每一次改變,再細細揣摩,他的感情,帶著成長中的某些缺憾和不完整。這樣的一個人物傳記,是完整的,也是有故事的。
這就要說宋仁宗同一時期的人物了。
宋仁宗在位,據說是41年,這41年間,湧現了無數的文人墨客,博學多才的各種領域的名人,這些人無一例外都青史留名,並在我們的學生生涯,和中國歷史發展中,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唐宋八大家,他這個時期就占了六家,包括
蘇洵、蘇軾、蘇轍、歐陽修,曾鞏,王安石,除此之外,范仲淹,晏殊,富弼,韓琦,司馬光,包拯,沈括……
這些人物,給後世留下的,不止是詩詞句,還有天文科學等等方面的成績。
雖說劇情所需,部分人物沒有出現的必要,但就目前播出的劇集來看,大部分的名人還是會出現的,尤其是宋仁宗這個時期的名臣,文臣。
至此,已經出現的就包括范仲淹,晏殊,韓琦,歐陽修,富弼,還有台詞中的蘇子美等。
之所以說這些有趣,當然還是因為他們留下的那些千古名句,直接喚醒了無數人高中時代背誦課文的記憶。
那種被語文課本支配的恐懼,並不是真的恐懼,而是一種愛與痛並存的記憶和趣味。長大了的人,其實多懷念還能被老師催著背詩,還能被高考的腳步逼著走的時光呀。
“他來了,他來了,他帶著背誦全文來了”
“我來了我來了,我帶著岳陽樓記走來了”
“晏殊離京,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背詩”
“天,就喜歡這種有內涵的”
“這部劇時刻提醒我沒有文化”
“晏殊又閉關寫作文去了”
……彈幕里,滿屏都是這樣的詞句和調侃,這難道不算一種樂趣?這些人物,和宋仁宗的人生軌跡,是完全分不開的,有了宋仁宗的仁政,有了他的知人善任,任人唯賢,打造了一個宋朝的盛世,才給了他們發展的更好機會。
從這條線上,細細品這部劇,劇中
著重描寫的朝堂論政環節
,朝堂外其他人的發表的時政論點,無一不體現著當時人的智慧和才能。
可以說,這部劇,演技,服化道,乃至台詞和故事情節,都是頂級的,直接就能將觀眾帶入到情緒中,這樣的劇,又怎么會無聊無趣?
貫穿古今的名人,名句,名場面記憶,都時刻提醒著我們曾經有過的年華,讓我們不自覺地代入了記憶里,這樣的劇,一天兩集都不夠看的。
正午陽光的劇,從不用流量明星,幾乎都是小演員,老戲骨的天下,且不說正午陽光是不是來拯救這群被資本市場忽略太多的戲骨,實力派演員的,但我們總能從正午陽光大火的劇集中找到他們對應的角色,這種樂趣,其他的劇根本就沒有。
記得早前《琅琊榜》和《偽裝者》開播的時候,就有網友表示,這是主創集體從《琅琊榜》穿越到上海大戶人家,上演兄弟情深,姐弟情深的戲碼。
在《琅琊榜》里隱忍度日,一聲不吭的靜妃,轉眼成了《偽裝者》中霸道總攻,人設吊炸天的團寵大姐。
在《琅琊榜》里翻雲覆雨,陰沉詭譎的江左盟宗主,轉眼成了《偽裝者》中的大姐迷弟。
……
這樣的梗,在正午陽光的劇里,並不新鮮,但卻獨有一番樂趣。
八大王出現的時候,有多少人,在彈幕里喊著
“呂夫蒙還錢”
?又有多少人喊話
“大尋,你走錯廠子了”
?
范仲淹出場的時候被頑童學生和學監嘲諷,那句同款
“有辱斯文”
,那些
“紅狼終於有智商了”,“紅狼來了”
……
看過《知否》的人,自然懂這個梗的來歷,沒看過的,去看看就知道這樣的話多有趣,瞬間就讓我們將幾部劇的一些有趣人物畫面全都串聯了起來。
這樣的人物梗連連看,正午陽光玩的很溜,當然,很多人也許也會反駁說,這是網友有才,可若不是電視劇集的魅力和微妙處的感動,大家又怎么會有這個心思去體味細微處的樂趣呢?
這些梗之所以能成為梗,自然也是因為觀眾能夠在劇中找到自己的契合點,從而成為梗吧?